栏目分类
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 两会前瞻丨瞄准新质生产力,各地加快绘制“路线图”
发布日期:2024-11-17 11:28 点击次数:196
如果要预测2024年的年度经济热词,“新质生产力”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。
例如,一位投资者有1万元资金,选择1:5的配资比例,那么他就可以借入5万元资金炒股。这样一来,他的总资金就变成了6万元,可以购买更多的股票,获得更高的收益。
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2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,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而在近期发布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新质生产力”也频繁出现,各地正加快绘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“路线图”。
“新”在哪里,如何向“新”?从各地瞄定的战略方向中或许得以一窥。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,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呼之欲出。
未来已来,新质生产力想象无限
从大模型到大数据,从Sora到Vision pro……创新层出不穷,产业技术变革浪潮席卷全球。在国内,四代核电、超级计算,国产高铁、商用火箭,一场科技创新实力的飞跃也正在上演。
新质生产力,意味着无限的想象力。按照定义,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,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。
“新质生产力并非一般性的科技创新所能推动,更多是由具备原创性、颠覆性、融合性,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前沿科技创新所驱动而来。这样的创新,可以视为科技创新领域‘皇冠上的明珠’。”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,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“以新促质”。
在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看来,生产力发展可简单概括为“人力—马力—电力—网力—算力”的演化过程。具体到现阶段,新质生产力就是以人工智能技术,尤其是以“算力”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。
“就‘算力’发展水平看,我国普通芯片供应和竞争力没有问题,但是少数高档次芯片供给还需要加速追赶。另外,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——智能化产业发展在数据管理、算法升级、网络连接等方面,也有瓶颈。”刘志彪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全国两会开幕在即,“新质生产力”势必成为讨论的关键词之一。
刘志彪认为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,从理论上看,发展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,需要在传统产业、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之间动态合理地配置资源;在方法上选择对产业的智改、数转、网联联合行动;在产业链上主动建设“链主”与专精特新企业治理结构;在推动引擎上实现创新、改革与开放之间的互动与促进;在要素结构上展现知识技术人才三大要素的市场价值,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。
因此,在他看来,政府有望在上述方面进行部署。
各地加快布局,因地制宜是关键
具体到各地来看,新质生产力发展也已然成为2024年经济发展的主旋律。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,在发展方向上,各地侧重点有所不同。
未来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,被不少省份列为产业布局的核心。以广东为例,提出实施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,超前布局6G、量子科技、生命科学、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,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。
在2月18日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未来产业也成为热议的话题。
针对五大未来产业集群,广东瞄定了具体的目标,如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领域,到2025年,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,展望2035年,广东省将打造全球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,在新一代网络通信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量子信息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。
浙江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支持杭州、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,计划在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%以上。“一链一策”被视作其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的主要方式。
辽宁将目光投向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经济、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,并重点围绕人工智能、细胞治疗、元宇宙、深海深地开发等领域大力发展未来产业。
作为老工业基地,辽宁近年来向“新”转型步伐加快,经济增长在东三省中也持续处于领先地位。
2023年,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.8%,高于全国6.1个百分点,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产品产量增长高达146.1%。2024年,辽宁计划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工程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6000家,为新质生产力厚植创新沃土。
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刘岗看来,形成新质生产力,政府和企业要协同发力,围绕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做好承接工作,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断提高,方能为加快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助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布局未来产业并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唯一道路。根据中央财办的公开解读,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政策举措层面就涉及6个方面的内容,包括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扩大开放,激发劳动、知识、技术、管理、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等。
避免“一哄而上”,因地制宜是各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道。
如海南省提出,培育新质生产力,充分发挥气候温度、海洋深度、地理纬度和绿色生态“三度一色”优势,聚焦种业、深海、航天、绿色低碳、生物制造、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。
在航天领域,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,海南正着力打造开放型、国际化、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。文昌市相关领导人近期也表示:“下一步,将加快推进火箭产业园、星箭超级工厂建设,快速形成低成本批量化制造能力,并加快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,让商业航天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海南自贸港作出更大的贡献。”
“事实上,如果各地脱离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原则,以各种行政手段强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,可能会导致项目投资过多、产能过剩严重等现象的出现,进而迫使市场陷入内卷。”刘志彪对时代周报记者说,这种情况下不仅不会发展新质生产力,反而可能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作用。
刘志彪认为,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,需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对“要不要发展”“要发展什么产业”等问题进行科学研判。